壓力容器的整體鍛造式筒體的材料金相組織致密,強度高,因而質量較好,特別適合于焊接性能較 差的高強度鋼所制造的超高壓容器。但制造時需要非常大的冶煉、鍛壓和機加工設備,材料 消耗量大,鋼材利用率低 (僅為26%~29%),機械加工量大,故一般只用于內徑?300~ 800mm、長度不超過12m 的小型超高壓容器,如聚乙烯反應釜、人造水晶釜等。② 組合式筒體 筒體的器壁在厚度方向是由兩層或兩層以上互不連續的材料構成。組合式 筒體按結構和制造方式又可分為多層式和纏繞式兩大類。





壓力容器外殼的由六大組成部件,而各部件間的連接大多需要經過焊接,因而對 焊接進行質量控制是整個容器質量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雖然焊接質量控制還涉及許多焊接 工藝過程問題,但設計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焊接結構設計和確定無損檢測方法、比例及要求。
焊接結構設計涉及接頭的形式 (如對接、搭接、角接)、接頭的坡口形式、幾何尺寸等。由于壓力容器的特殊性,可以說它對焊接質量的要求是所有焊接設備中要求高的一種。因 此,壓力容器設計工程師必須懂得容器中的焊接結構設計的特點及對焊接質量進行檢驗的基本要求。
壓力容器的 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之間的相互協調
原則性和工程性:技術法規管轄產品的基本的安全要求;標準除了要符合這些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規定在工程上滿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具體方法和合格指標。技術法規的數量很少,但管轄的范圍很寬;與之配套的協調標準會涉及到材料、設計計算方法、成形,焊接、無損檢測、壓力試驗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內容。
穩定性和時效性:國家的技術法規是國家的行規的一部分,其內容的相對穩定不變對行業的安全管理有利;而協調標準是實現產品安全質量的技術規則,要與時俱進,隨時反映行業的綜合能力和相應技術的發展。